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廖氏通主页

廖氏家园

 
 
 

日志

 
 

如何看待中国未来公益之路  

2017-11-23 12:46:13|  分类: 献爱心做贡献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如何看待中国未来公益之路
廖孝炳
那你是否已经大胆想象过,未来10年、20年甚至更久远的以后,中国公益格局会是怎样的?我们又将踏上怎样一条全新的中国公益之路?如何看待中国未来公益之路 - 廖氏通 - 廖氏通主页
 
作为中国老区油画中心首届理事会副院长(等社会职务)廖孝炳,抛出的同一个问题——“如何看待中国未来公益之路”。
有意思的是,因为不同的时代、生活背景迥异,行业经历和专业轨迹大相径庭,对于中国未来公益之路的预判和想象有着个性鲜明、印记赫然的梳理和总结。
以下想说是问题的答案。
第一点:公益记录应纳入个人履历 
从国家和政府的层面来看,我觉得咱们的公民现在没有“公益记录”挺遗憾的。你看国外有些发达国家,人家上大学也好、工作也好,都需要有个“公益记录”,这是他们考核一个人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的重要依据。
我们基金会这几年陆续也有一些国外的留学生来做志愿者,他们啥都不要,就是要“公益记录”那张纸,证明自己曾经在这里工作过,为社会公益做出过贡献。
所以我觉得,应该有一个“公益记录”比较好,但我们国家的人事档案或者个人履历中,从来都不在意这个,这是个缺失。我们的公民如果从小就有一个公益记录,在见证个人慈善公益轨迹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凝聚人心,向善扬善。
再就是个人搞公益捐赠可减免所得税的问题,这也是一些发达国家现在实施得比较好的办法。我们国家现在也没有这方面的政策。如果这两个办法都能够在今后逐渐地建立起来,对于我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可谓好处良多啊。
第二点:发展责任领袖,搭建志愿者大本营
首先,未来的中国公益格局肯定是跨界的、多元的、丛林式的公益生态,而不再是某一个单一的组织或部门单打独斗。通过志愿服务我们就可以清楚看到公益主体参与的日渐多元性。
第二,未来的中国公益圈不一定是以组织化为核心了,恰恰是非组织化的行动会改变我们的公益生态。所以尽管我们现在推志愿服务的组织化、系统化,但从根本而言,我们更注重的是要发展责任领袖,是要搭建志愿者的大本营。因为我们觉得未来人是最重要的,而这群人当中具有领导力的人、具有责任感的这些领袖们,才是我们更应该去关注的。我认为,未来的中国之变革和发展,需要越来越多这样的人涌现出来,而中国社会也要从当下开始,为这些人才铺就推动中国公益事业发展的无障碍之路。
第三点:公益组织应放松舒服地做分内事
我觉得如果一个国家的慈善公益不是政府主导,而是社会各界在到处奔忙,而且需要不停地动员的话,那这里面一定是政府有些工作没有做到位。好的社会运行方式是什么呢?慈善公益就是生活的常态,公益组织也没那么多压力和责任,没那多事情让你操心受累让你管。就是政府筑起了高楼大厦,让你帮着给腻腻缝,甚至连缝都不用腻,就是让你做做日常的观察。
从目前我们整体的管理方式和操作方式,那显然还是落后的,所以我们的公益组织每天才会那么忙,有那么多事情要做。从这个层面来说,中国未来的公益之路还是非常漫长的。如果有一天,我们的公益组织不必如此辛苦琐碎,而是很放松舒服的在做自己分内的事,那一定是政府运作状态最好、也是最积极阳光的时候。
未来中国公益将凸显最为明显的特质是“人人公益,随手公益。”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民众素质的提高,全社会的公益参与度越来越广泛,公益项目的设计更加多样化,不会再设任何门槛,人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参与。
公益组织将更加专业化。2008年以来,中国社会对公益慈善的理念认知日渐普及,民间公益组织也积累了很多实践经验,2016年《慈善法》的出台又将公益行业推上一个新高度,出现了很多专职的公益人才,相信在未来的公益项目设计中“专业化”将是行业主流需求。
公益行业的创新和跨界融合将是大势所趋。互联网时代下的公益科技日新月异,公益传播速度迅猛,平台愈加广阔,公益从业者必须具备紧跟时代步伐,要具备创新思维和包容合作的精神。
未来中国,慈善公益理念将逐渐成为普世价值,向善、逐善、从善将是社会荣光之所求、所在。
第四点:中国需要国际公益交流“第一梯队”
未来中国的公益事业应该会进入一个黄金时代。因为不断叠加的公益力量,会将中国公益之路变得更专业、更多元,公益精神和价值观也会更加凸显主流化。公益本身就涉及公共利益,关系到每一个人,要不断地培养每个人的社会责任感,中国才有更美好的未来。
但与此同时,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我希望我们的国家不仅可以从创业、商业领域出人才,还可以让公益也成为不断滋养高端人才发展的一个非常棒的领域,只有这样,中国公益才会有更多的可能性。与此同时,跨文化的公益理念和实践会越来越丰富,互动会愈加频繁,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也会更丰富包容,关键是有没有人愿意站在第一梯队去为这个目标打基础,我们辉煌的价值就在于此。
责任编辑:辉煌品牌公益网
审核:廖孝炳
  评论这张
 
阅读(207)|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