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廖氏通主页

廖氏家园

 
 
 

日志

 
 

辈分及辈分的制定  

2014-05-20 12:46:18|  分类: 辈分排行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辈分及辈分的制定

廖名龙

和平盛世,各地都在修祠堂、修族谱。修族谱就必然会关系到立辈分。

湖南宝庆府发祥公廖氏宗亲会,于2014年5月15-16日在湖南省怀化市召开族史研究会,会议主题就是制定发祥公辈分。会上我做了“辈分及辈分的制定”及“关于湖南宝庆府发祥公廖氏辈分的探讨”的主题发言。

辈分即班字也,是一个姓氏,为了分别长幼、维护伦理、世代相传,统一制定的世系序列,在取名的时候要求严格遵守。发祥公《廖氏族谱》廖氏通族班次引:凡族立班次所以序昭穆列尊卑也班次既明即一世以至百世自州处以乞海内无不昭穆井然尊卑秩然也……照班次取讳勿错承前接后庶无参差。

辈分及辈分的制定 - 廖氏通 - 廖氏通主页

在中国的大部分姓氏中,各自都有自己的辈分,并且写在族谱里面,统一的辈字具有和增强姓族凝聚力的重要意义。

辈分是维系传统的纽带,团结宗族的桥梁,寻根问祖的密码,也是尊祖敬宗的象征。千百年以来代代相传,即使是在现代,只要是辈分相同的,你走到天涯海角、五湖四海,都是一个支系的“一家人”。

但是如今,关于辈分的观念淡化了,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自己的辈分,更没有按辈分取名了。

一、辈分的概念:

辈分也称字辈、班辈、班字、辈次、字排、排行、字行、行字、行辈、派字、字派、派行或字辈谱等,还有行辈字又叫祧字。辈分是用一个特定的字来表示家族中的某一代、某一辈,若干个字辈字联接起来,便构成了这个家族的辈分。有的把这些辈分字编成几句吉祥如意的话,有的文人甚至写成一首诗。

宗族内部按一定统一排列辈分取名,父母或本人是不可以随便选用或者更改的。

一般情况下,这个辈字是用在名字的三个字的中间或后边,其格式是,姓+辈字+其他字,或姓+其他字+辈字。这个辈字居中间者比较普遍。如廖鸿瑞是“鸿”字辈,廖名龙是“名”字辈(世代振鸿名);廖品正是“品”字辈,廖富芳是“芳”字辈(为仁士品芳)。

封建社会重男轻女,辈分只在族内男性中施行。但是也有例外,我在四川遂宁的蓬溪县就看到有廖氏专门为女士制定的辈分。

辈分及辈分的制定 - 廖氏通 - 廖氏通主页

二、制定辈分的目的和意义

制定辈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一是明世系辈次,序长幼尊卑,避免因世代相传久远、子孙不断繁衍而造成辈分上的混乱;二是祖宗所出,别血缘亲疏,避免出自不同宗族的人混入本族,或同祖人之间互相联姻缘;三是防名字重复。

1、辈分具有寄托和期盼的意义,辈分和堂号一样,都是为了敦亲睦族,纪念先祖功德,反映族人的价值观念,人生追求,或者是寄以期盼和希望。比如湖南宝庆府发祥公后裔的辈分“继述承昌国 敦崇展达才 盛朝隆建立 富贵应常来”就是追求继述昌国 敦崇达才”,期待“盛朝建立 富贵常来”。又如广东连州市城西廖氏所取用的辈分,为清朝咸丰年间,重修宗祠碑记上所刻的班辈词句是: 国家兴隆,定有贤良,缵承基绪,世代修积,乃生才俊,光耀门庭。台湾桃园县观音乡武威世崇公的字辈谱是:国泰民安逢景运,文经武纬振家声

2、辈分一般具有教育意义,辈分浓缩了族规家训,可以作为一个家族的行为准则。新都县石板滩廖氏明达公辈分排行:明谷君琼道 为仁士品芳 家传兴礼义 国宝重贤良 尚德宗永泰 崇文世奕昌 斯名周复序 代远有纲常。要求族人“为仁、品芳、尚德、崇文、传礼义、重贤良、有纲常”。

辈分要便于记诵:一般是四个字、五个字,或者七个字组成一句,很少有六个字的。如“五言”辈分、要求对仗工整,每五个字一顿,十个字一韵,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明快、铿锵有力,易懂易记意传承。如

继述承昌国 敦崇展达才

盛朝隆建立 富贵应常来

继述 昌国 敦崇

盛朝 建立 富贵

“承”对“隆”,“展”对“应”,“才”和“来”押韵。

四言辈分重庆府壁山县城内文庙坎夫子池廖氏辈分:世希友富 辉曜映成 鸿开书策 骏焕纶旌 心源广裕 建德繁纓 和光家国 道赞枢衡 紫芝宝蔚 金符景荣 凤麟代启 运际永平。

五言辈分:江西廖氏人俊公后裔辈分:人哲昭长发 英雄尚后来 永言多福显 景运自和开

七言辈分:四川仁寿籍田镇、新津瑞林寺等地的辈分:洪国明盛世清吉 江山四庭如先华 蜀在宗田兴家远 陵仁广粤寿亨通

三、辈分的制定

1、辈分制定:一般情况下,辈分由族中长老、或者有威望、有学问的人员,一个人或者一班人,经过反复推敲制定,并写进族谱,辈分是家谱中的重要的内容之一,在族中一代一代传播执行,不同的辈分用不同的辈字,同一辈分的人用同一个辈字。

2、皇帝御赐辈分,孔府作为天下第一家,历代修谱都非常严格,他们前面的辈分自己定,后面都是御制的。明洪武三十三年,朱元璋第一次向孔府御赐十个字:希言公承彥,宏闻贞尚衍;清乾隆五年,乾隆皇帝再御赐十字: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清道光十九年,道光皇帝又御赐十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这些御赐排名用字给家族增添荣耀。孔氏家族规定必须严格按照皇帝赐给的辈分取名,不准随意取用,为此孔府曾专门颁布《孔氏行辈告示》:立行辈所以分尊卑,定表字所以别长幼。迩来我族人满数万丁,居连数百里。岂唯目不能偏识,而且耳不能遍闻。若无行辈则昭穆易紊,无表字则称谓不论。在前业经奉旨更定。今依所定吉字开列于后,凡我族人俱当遵照后开行辈,取名训字。有不钦依世次随意妄呼者,不准入谱”。

3、名人、友人赠送辈分:四川金堂县龙威廖氏清朝雍正已酉年(1730)从湖南邵阳县大田乡来到四川。其班辈一百一十个字,传说是欧阳修赠送给廖氏的。即:“宗德才文仲,景志廷思有,大应兆维学,光显耀宏兴,绍先嗣承祖,希贤子习林,传家守信义,尚国立俊英,时遇天相瑞,泰安昭明仁,其崇彦美敬,若克怀亶元,谦逊智协惠,建鼎新胜朝,隆礼让世达,宪道可通涵,以仕郭邦尔,自申安定之,如奇淑茂乃,常存予曰章,千善永继万,树德长流芳。

4、辈分的修订及续写:随着时代的变迁,世族的繁衍播迁,世系之间或是迁徙分散、或是失去联系、或是相隔年代久远、或是字辈字用完,族内还要组织续修或者修改辈分,或者另立新的辈分。

5、统一的辈分:有一些姓氏也在试图制定并推广他们的统一辈分,比如孔氏。廖氏在《廖氏通书》中也曾经推出了统一辈分,《中华廖氏通史》正在编撰,也曾经有人提出了“千年辈分”,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人员的分散、分支众多,信息不通,一个姓氏推行一个统一的辈分还困难重重,很难统一!

廖氏新的统一字辈:113世祖起:

三才四维正 学行宗泽立 伟尚承章钟 书俊志锡鸿 业敏哲体道

达远康荣和 超咸障葆化 华国任重树 弘良兰玉秉 德文望新光。   

四、辈分字的选择

辈分用字一般选择一些象征吉祥、弘扬祖德、祝福美好的常用字:

1、选择美德或吉祥的字,如:仁、义、礼、智、信、德、明、孝、福、禄、吉、祥、贤等;

2、希望宗族延续和昌盛的字,如:永、发、传、盛、长、兴、延、继、述、承、昌、良、富、贵等;

3、感恩励志的字,如:志、泽、祖、显、荣、恩、锡、启、先、瑶、琪、仕、

4、还有辈分可以用偏旁来表示,在《红楼梦》中的字辈贾家第二代都用“亻”旁,第三代都用“夂”旁,第四代都用“王”旁,第五代都用“艹”旁,比如贾代善--贾敬--贾珍、贾琏--贾蓉。

5、测算辈分用字,据说在少林武当,他们的辈分都是经书里按字测算的。此外还有用鸟叼字,或者抽签择字的。

6、制定字辈既要顺应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也要相克问题。既要考虑辈分字的意义,又要照顾到字的读音、字形是否适宜人名的问题,而且还要考虑与大量的字组合成名,不至于因人多而重名。

7、有资料说,廖-Liao-最好不用声母是d.t.n的字为名,双字名应避免全用l声母.iao韵母或去声字。双字名最好首字笔画少而末字笔画多,单字名最好用笔画多的字。

此外不同的姓氏还有一个考虑字的笔画问题。

五、精典推崇的姓氏辈分

在中国姓氏学史上,诸葛氏族的辈分,次序井然,著称于世。其原因在于它将辈分排行的用字,精心组合,撰写成一首艺术五言长律,便于宗族中人记诵。据专家对诸葛亮后裔、浙江一支《高隆诸葛氏宗谱》的最新研究发现,自忠武侯公二十六世孙仍公开始(12251264年),凡亮公子孙按行辈命名,并具体规定出八联、十六句、八十个字的辈分,代表后来的80代子孙。诸葛氏族后裔,不论居于何地,均按辈分用字命名。

仍兴宁祥瑞,安原富贵昌。忠肃严恭懿,宣和德裕彰。

聪明通睿智,文理敬容庄。孝友敦信睦,仁慈正伦常。

威恒开鼎晋,纯粹美贤良。俭让崇宽厚,谦尊茂泰方。

享贞嘉敏行,钦慎发荣康。恺惠成蕃秀,英华永庆襄。

这首诗的特点是:音调铿锵,节奏明快,琅琅上口,易诵易记,并且也是一部内容博大精深的家训。前面两联是“二二一”格式,后面六联是“二一二”格式,韵脚是“昌”,一韵到底“襄”:昌彰庄常良方康襄。

仍兴/ /宁祥/ /,安原/ /富贵/

忠肃/ /严恭/ /,宣和/ /德裕/ /。  (二二一格式)

聪明/ // /睿智,文理/ // /

孝友/ // /信睦,仁慈/ // /

威恒/ // /鼎晋,纯粹/ // /

俭让/ // /宽厚,谦尊/ // /

享贞/ // /敏行,钦慎/ // /

恺惠/ // /蕃秀,英华/ // /。  (二一二格式)

  评论这张
 
阅读(6750)| 评论(14)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